<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176553860227149&ev=PageView&noscript=1" />

精神健康|兩成中學生曾受網絡欺凌 逾四成受害者不敢求助

2024/05/27/ 16:18:18


有機構調查發現,逾兩成受訪中學生曾被網絡欺凌,更有近四成被欺凌者曾產生自殺念頭。機構呼籲父母定期關心子女,留意他們會否有異常失落或擔憂;學校亦可加強與社福機構協作,讓同學及早認識網絡欺凌的嚴重性及處理方法。


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轄下「生命教育工作小組」於今年1月向全港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成功收集到777份有效問卷,昨日公布結果。問卷列舉了14項網絡欺凌行為,約兩成半人承認曾「以文字、相片或短片模仿他人外表或行為」「上傳會令當事人覺得尷尬的相片」「發文或投稿嘲笑、指責、攻擊或侮辱他人」,約兩成人曾「散播有關他人但未經證實的流言或是非」「上傳他人的『改圖』或移花接木的相片」。


調查同時發現,平均約36.3%的受訪學生,不認同以上例子在內共14種行為是網絡欺凌。機構發言人表示,有關結果顯示本港學生對於欺凌行為的定義存在分歧,並且有一定比例的學生對於網絡欺凌的意識和理解不足,因而不自覺地參與其中。


另一方面,約20.9%受訪學生自認曾遭受網絡欺凌,當中逾四成受害者為免鬧大事件,選擇默默承受,另有逾四成人怕別人不相信自己、找不到合適的求助對象,又擔憂被進一步欺凌及報復,對生活造成更多負面影響。


機構建議父母定期關心子女,留意他們會否有異常失落或擔憂;學校應加強與社福機構協作,於校內舉辦有關網絡欺凌的活動、小組或講座,讓同學及早認識相關行為嚴重性及處理方法,並讓青少年能於學校以外亦得到支援;如果旁觀者察覺有朋友懷疑被網絡欺凌,可主動關心,作出情緒支援與及關懷,讓受害者感覺不孤單。


編輯|圖文設計: Derek Lau

相關標籤
精神健康
快訊
延伸閱讀
情緒健康︱社聯民調揭四成受訪DSE學生呈抑鬱或焦慮症狀 籲推動「無標籤支援」
情緒健康︱社聯民調揭四成受訪DSE學生呈抑鬱或焦慮症狀 籲推動「無標籤支援」 2025-05-13
身心健康︱中大研究:香港學生壓力大易患「腸易激」中醫建議多飲1花茶助放鬆
身心健康︱中大研究:香港學生壓力大易患「腸易激」中醫建議多飲1花茶助放鬆 2025-06-11
快訊|近8成受訪教師嘗試使用AI輔助教學
快訊|近8成受訪教師嘗試使用AI輔助教學 2025-05-21
熱話|英國研究:近9成大學生用 AI 幫忙做功課  另有研究指AI寫作能力不及人類學生
熱話|英國研究:近9成大學生用 AI 幫忙做功課 另有研究指AI寫作能力不及人類學生 2025-06-02
熱話︱多元出路資訊Show 2025 完滿結束  學友社現場助學生規劃升學出路
熱話︱多元出路資訊Show 2025 完滿結束 學友社現場助學生規劃升學出路 2025-05-26
多元出路資訊Show 2025|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講座:如何面對放榜及升學選擇
多元出路資訊Show 2025|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講座:如何面對放榜及升學選擇 2025-05-29
新書推介
    發表評論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