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中學生易生消極情緒選擇「躺平」?

2024/04/09/ 11:32:00Ceci Chong


香港樹仁大學日前發布一項青少年建立自我身份認同重要性的研究結果,研究結果顯示當中有近八成中學生、逾六成大學生未認定自我身份。專家指出,有認同自我身份的青年,對生活滿意度、投入生活積極性呈正相關;反之則會出現散漫、消極情緒、甚至是選擇「躺平」,建議為中學生加強生涯規劃確立身份。


樹仁大學團隊於2020年底起,以歐洲學者Luyckx開發的「自我認同發展量表」,對15至24歲的543名中學生和559名大專/大學生進行了追蹤式調查。研究每隔6個月向參與研究的中學生及大專/大學生收集一次有關個人身份認同的問卷調查,查詢受訪者對未來路向的認知。


八成中學生及六成大學生欠「自我認同」


研究團隊把結果概括為「已認定自我身份」、「未認定自我身份」兩大類,當中近八成(79.2%)中學生及逾六成(65%)的大專/大學生未有認定自我身份。而這類中學生對生活滿意度平均只有4.17分(滿分7分);已認定的兩成(20.8%)人,則有4.65分。


樹仁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張越華指,「自我身份認同」即是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一般包括教育、事業及生活等多方面。研究結果顯示,「已認定自我身份」的青年,相比「未認定自我身份」的青年一般與父母關係較好、性格較主動,自尊心亦較強。而後者亦較易出現散漫、消極情緒、甚至是選擇「躺平」。他指出未認定自我身份的學生比例仍然很高,情況有待改善。


學生易有社交網絡成癮問題


研究亦發現,以5分為滿分,未認定自我身份的中學生(2.78分)也較認定自我身份的中學生,更易有社交網絡成癮問題(2.28分);另外,前者(3.23分)也較更少主動探索職業路向(3.70分)。


​為幫助尚未認定自我身份的青年人建立積極的身份認同。研究團隊建議政府增撥資源予學校及社福機構,以推行更多類似生涯規劃的活動,加強有助青年人探索及建立自我認同的工作項目。至於已認定自我身份的青年,當中有些人並未經過深人探索的歷程,因此容易對自我身份產生動搖。故建議學校及青年服務機構能幫助他們對已認定的自我身份加以深入探索,鞏固其對自我身份的認同與投入。


編輯|圖文設計︰Ceci Chong

相關標籤
精神健康
快訊
延伸閱讀
  • 升學活動|多元出路資訊Show 5月10至11日舉行 一次了解JUPAS以外的升學資訊
  • 內地升學2024|內地升學選擇增 城大東莞設校聚焦創科 中大深圳首招港澳臺生
  • 青年發展|第四屆「創明天獎學金」得主出爐 16位大學生獲嘉許
  • DSE2024|考生較往年易有情緒波動 「擔憂出路」成主要壓力來源
新書推介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