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青年認窮|甚麼原因造成大部分受訪青年自認貧窮?

你覺得自己貧窮嗎? 嶺南大學政策研究院、文化研究及發展中心聯合進行一項題為《最低工資有幾低?貧窮新一代的就業困境報告》的調查。結果發現,四成接受深度訪談的青年自認貧窮,而絕大部分已有全職工作的受訪青年認為,最低工資調整幅度太低,自己未能受惠。
嶺大研究團隊從去年5月至12月,先後透過兩輪深度訪談,訪問了67位18至29歲、收入低於2萬元、有工作經驗的青年。另外,團隊亦透過兩輪問卷調查,分別收集到164份及253份有效回覆。
調查指出四成接受深度訪談的青年自認貧窮,絕大部分已有全職工作的受訪青年認為,最低工資調整幅度太低,自己未能受惠。嶺大研究團隊去年5月至12月,先後透過兩輪深度訪談,訪問了67位18至29歲、收入低於2萬元、亦有工作經驗的青年。團隊亦透過兩輪問卷調查,共收集到超過400份有效回覆。調查指出,絕大部分年輕人覺得獲取工資太低,待遇與工作不相稱。
是甚麼原因造成大部分受訪青年自認貧窮?
問卷調查結果推算,受訪青年要滿足現時生活開支水平,時薪應達到71.6元,數字與目前最低工資水平相距很遠。團隊建議,應檢討最低工資政策定位,最低工資應改為一年一檢,重啟標準工時立法程序,訂明標準工時為每周40小時。
最低工資水平太低與現實生活脫節
負責是次調查的嶺大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研究)梁仕池教授指出,受訪青年在檢視最低工資水平時,不少人往往將最低工資時薪和「一餐飯」的開支掛鉤,認為最低工資水平要至少吃得起「一餐飯」,即是介乎大約50至60元之間。
「政府數據顯示,在職貧窮人數由最低工資實施起十年間飆升超過十萬人,反映最低工資水平太低,與現實生活脫節,無法真正減少在職貧窮人口。」
對於貧窮有多元化的理解
大約四成接受第二輪深度訪談的青年自認是貧窮,他們對於貧窮有多元化的理解。有青年認為三餐不繼才算得上貧窮,有些人覺得人工未達到港人月入中位數就算是貧窮,亦有人認很多目標未能達成,導致「精神貧窮」。其餘自覺不貧窮的青年部分歸因於家庭支援,可以滿足基本需求以外的消費,例如購物和旅遊。
應從哪方面著手解決此迫切的社會問題?
嶺大建議當局應檢討最低工資政策的定位,使它與其他扶貧政策互相配合,以保障不同需要的群體;透明化最低工資的調整過程,改為「一年一檢」;
又建議重啟標準工時立法程序,訂明標準工時應為每周40小時,加班工資應為正常工資的1.5倍,每月亦應設有加班和總工時上限,並以此為基礎制定「過勞死」的法律定義,把過勞死定為僱主須按《僱員補償條例》(第282章)作出補償的事故。最後,團隊建議政府主動開展設立失業保障制度的工作,包括探討供款式失業保險、檢討現行失業綜援、遣散費/長期服務金,並重視年輕人對相關政策的意見。
資料來源: 嶺南大學
編輯: Ivan Chung
- 十大傑出青年選舉啟動 接受提名至7月10日 為美好前景奠定基礎
- 青年培訓課程涵蓋30行業範疇 課程類別+支援服務一文了解
- 職場情報站|建造學院全日制證書課程 中三以上可報讀 即睇認可資歷+升學銜接
- 2023灣區新活新里程| 升學易! 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升學話咁易 即睇受惠對象及參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