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友智庫】教育新常態下的自主學習主人翁

文 / 潘晨健
正當新型冠狀病毒的陰霾籠罩近三年之際,相信教育界的同工已經對線上、線下、以至混合的教學模式並不陌生。在近年的教學歷程上,筆者亦都時刻反思自主學習的真諦。尤其是近年全球各地不但受到疫情的衝擊,同時間環顧國際格局可見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日益提高,彷彿生活在這個VUCA (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 的年代,學生更需要積極裝備自身,迎接今後的種種挑戰。
有見及此,筆者認為要有效推動自主學習不應只單靠由校方管理層領導的自上而下模式,反觀更重要的是可以藉著燃起學生學習動機,繼而透過由下而上的模式,帶動學生推動自主學習可謂近年學界的重要關注項目之一。在過去的學年,筆者一直與科組同工嘗試透過新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評核模式優化後,釋放的考試壓力所帶來的契機,持續提升我校學生學習本科的學與教效能。尤其是今時今日普遍中學生都機不離手,因此,在過去的學年筆者在教授主要概念前,會適時讓學生透過拍片的方式,分享學生自身對有關概念的已有知識,繼而科任老師透過學生的影片串連課堂所學的內容,一改以往翻轉課堂 (flipped classroom) ,往往由教師主導所拍攝的課前預習片段模式,學生拍攝完預習分享的短片後,上載至Google classroom 的平台,同時與班內的同儕互相分享其學習成果。
從筆者上學年的觀察而言,學生起初或許會對部分概念認知不深入,所以科任教師有需要適時透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繼而學生亦能夠透過互聯網搜集相關資料,加上不少學生其實對使用智能手機來拍攝短片並不陌生,所以由學生主導的翻轉課堂 (flipped classroom) 模式,整體上教師在事前沒有太多行政功夫要處理。相信對於一眾教擔繁重的教育界同工而言,以上個人實踐,不失為一個新常態下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参考及選項之一。說到底,更重要的是只要教師將有關概念化繁為簡,並從生活化的角度先燃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欄文章原刊於《星島日報》教育版「學友智庫」專欄,由學友社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 筆者為現職中學通識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科主任。
- 【學友智庫】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自主學與教策略
- 【學友智庫】當否
- 【學友智庫】繪本裏的生死教育:愛己愛人,感恩惜福
- 【學友智庫】 尋覓中華龍(6) —《長空之王》
- 【學友智庫】尋覓中華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