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友智庫】尋覓中華龍 (二)
十五年前的今天,我國迎來首次主辦奧運開幕盛典,鳥巢場館展現一幕幕文化華章!畢竟人類從四大文明古國走到今天的只有中國,文物遺址及文字記載從沒有終止。據史記描述,四千多年前軒轅黃帝打敗蚩尤和炎帝之後,為了集「萬國之和」,從各部落圖騰中各取一元素,結合創造了「龍」。龍成為中華民族圖騰,具有祥瑞、和合、向上和創新的意涵,日漸成為引領民族前行發展的一種符號。
究竟哪有中華龍?十二生肖中有龍。外觀上,龍由9種動物特徵組成,單是眼睛便有說似兔、似蝦,神話中便有畫龍點睛的故事。不少文物、建築、衣飾都有龍。據專家研究,歷代「龍」有51種字形變化。傳統習俗節慶中常有龍:端午節扒龍舟、香港大坑舞火龍、譚公誕現身數十條龍;龍字成語逾二百個、龍姓與命名更多不勝數。北京故宮太和殿內便有過萬條龍的蹤影。倘若從外型想像,延綿萬里的古長城、現代建築如港珠澳大橋、高鐵、長征火箭等都像龍。
無形龍的象徵意義更為豐富多彩,具有權勢、吉祥、能力,號召天下的意識。古代只有一國之君才穿龍袍、坐龍椅、蓋龍璽,凸顯承擔整個國家興亡的權責。傳説中龍的出現,多處身在災難困苦之中,以凝聚民心,解救人們脫難避險,激勵冒險與擔當。
今天有形與無形的龍無處不在,是中華大地、中華民族、中國人的象徵,因此,在價值觀傳承方面,發揮重要角色。中華民族從農業文明跨越式走進工業4.0,面對多方面內涵調整、豐富及挑戰,龍的蛻變過程,充滿著傳奇與實踐智慧,構成科技進步、制度演化、精神與價值觀巨變。
究其龍的形態與內涵,有助每一個個體形構共同價值觀,傳承與發揚貫通古今和諧、愛國、自強不息、守正創新、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中華精神,以求社會進步,建設美好家國。
本欄文章原刊於《星島日報》教育版「學友智庫」專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 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學友社理事及資深教育工作者梁麗嬋。
瀏覽更多學友社專家及嘉賓精彩文章 ▶「學友智庫」專欄
撰文:梁麗嬋
- 【學友智庫】小學生寫記敘文是爲了什麽?
- 海外升學|2024赴臺升學暨手作文創嘉年華 於10月19至20日舉行
- 快訊︱聖方濟各大學申請成「應科大」並擴建校舍 來年望招收非本地生
- 快訊︱教評會提9項建議 中史科「必讀不考」 是否可行?
- DSE2025|一文睇清多元出路重要日程2024/25 JUPAS、E-APP、升學重要日期 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