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176553860227149&ev=PageView&noscript=1" />

【學友智庫】個體自學年代 - 裝備遙距學習教練能力

2023/09/04/ 10:26:55學友智庫


文/吳文軒


人工智能的普及化為學與教帶來變革性的思考。學生只要懂得在程式輸入「提示(Prompt)」,已經能夠得到一個相當具質素的資訊、答案和解難方案。人工智能將會成為個體自學的夥伴,亦進一步分擔教師知識傳授的功能。然而,學生在欠缺指導下,過程中或會因個人喜好和價值判斷的習慣,導致學習焦點出現偏差。應對此等狀況,筆者建議藉着科技的便利,推動「遙距學習教練(Remote Learning Coach)」作為一個應對方案。


作為一個專業企業及生涯教練,筆者留意到海外的認證教練名冊中早已出現學習教練(Learning Coach)這個分類。然而,香港類似的概念主要出現在運動領域。以筆者為例,正積極備戰人生首個馬拉松比賽,為此參加了資深長跑教練紀嘉文的遙距教練計劃。過程發現這種遙距教練計劃非常適合工作時間不穩定、跑步上有獨特需要及有特殊困難的自己。紀教練一方面人性化及具同理心地照顧筆者所需,也如人工智能般,階段性地給予筆者準確且高質素的提示(Prompt),讓筆者可以保持動力,調整心態和策略,按部就班地接近目標。


筆者在長跑訓練學習的經驗,啟發筆者思考「遙距學習教練」的可能性,近日更邀請一些中學和大專生加入實驗。筆者沒有把「知識傳授」置在服務當中,而把遙距學習教練的功能,焦點在如何促進學生確立目標、定立方案、判斷學習是否全面,並協助學生思考及以行動突破個人及環境障礙,更在過程中,積極指出學生學習的習慣和盲點。 依筆者觀察,學生於過程開始懂得如何調整和管理好自己,更懂得如何準確自學,以及善用身邊各種資源和工具。


人工智能年代,教師與機器在學與教的分工有所改變。筆者認為教育工作者也可考慮裝備遙距學習教練能力,透過精準的教練技術,配以教師傳統傳道、授業、解惑功能,以回應學生個體化自學趨勢。



本欄文章原刊於《星島日報》教育版「學友智庫」專欄,由學友社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期作者為教練學培訓師,院校兼教講師。


瀏覽更多學友社專家及嘉賓精彩文章 ▶ 「學友智庫」專欄


撰文:吳文軒

編輯|圖文設計Winnie Tsang

相關標籤
升學進修
延伸閱讀
  • 【學友智庫】小學生寫記敘文是爲了什麽?
  • 快訊︱小學「人文科」及「科學科」將納入呈分試 分數比重料年內公布
  • 快訊︱教評會提9項建議 中史科「必讀不考」 是否可行?
  • 精神健康︱8成DSE考生擔憂成績 超過9成人憂慮備試時間不足
  • 海外升學|澳洲阿德萊德與南澳大學將合併 200個課程現可申請
新書推介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