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話︱打羽毛球=合乎情禮?公經社科遭坊間質疑 教育局發文回應
教育局於近日釋出由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指引(中一至中三)》,將於2024 / 25學年供學校推行,由中一級起教授,直接取代以往「生活與社會課程」。惟文件甫面世,便因內容迎來坊間撻伐。文件中,單元3.1「合乎情禮的親密關係」性教育部分的教材遭質疑傳遞不合時宜的價值觀,教育局隨後發文回應事件。
課程修訂為初中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 按八大方向進行
在中小學課程的框架中,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是八個學習領域中的其中一項,《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指引》是按照中學教育訂定的七個學習宗旨*,並配合《中學教育課程指引(中一至中六》編制。「初中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的前身為「生活與社會課程」,總課程目標是「立德樹人」,旨在培育12至14歲尚未成年的初中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正面的態度和良好的行為。課程內容與相關教材的設計聚焦於支援教師幫助初中學生的全人發展,協助他們將來成為德才兼備和守法的良好公民。
*中學教育的七個學習宗旨是學生能夠:(1)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份,並具備世界視野,持守正確價值觀和態度,珍視中華文化和尊重社會上的多元性;(2)獲取和建構廣闊而穩固的知識基礎,能夠理解當今影響學生個人、社會、國家及全球日常生活的問題;(3)掌握兩文三語,有利更好學習和生活;(4)綜合發展和應用共通能力,成為獨立和自主的學習者,以利未來進修和工作;(5)靈活、有效和合乎道德地運用資訊和資訊科技;(6)了解本身的興趣、性向和能力,因應志向,為未來進修和就業,發展和反思個人目標;以及(7)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參與體藝活動,並懂得欣賞運動和藝術。
課程修訂內容主要有八個大方向︰
修訂方向
|
內容
|
課程更名為「 公民、經濟與社會」
|
課程更名以便能明確反映課程涵蓋範疇一(個人群性發展)、五(資源與經濟活動)及六(社會體系與公民精神)的學習元素,以及列明課程的宗旨是幫助學生個人成長和培育良好品格,認識個人作為社會和國家一份子應有的角色和責任,培養他們成為有識見和負責任的公民
|
修訂「 課程宗旨」和「學習目標」
|
以突顯個人在社會的角色和責任,加強幫助學生認識國家及培養國家觀念,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成為有識見和負責任的公民
|
重新組合課程單元
|
萃取現行課程 29 個單元的必須學習內容,重新組合成為12個單元 ,並加入適時的課題,以及刪除過時及重複的內容
|
突顯課程包含的價值觀教育學習元素
|
課程吸納「學校課程持續更新」提出的課程發展理念、《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的相關重點、《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對學生的學習期望,以及《小學教育課程指引》提出的小學課程發展方向和更新重點,通過課程內容,涵蓋相關的跨課程價值觀教育範疇(如公民教育、家庭教育、健康教育、性教育等)的學習元素,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包括愛國愛港、國民身份認同、國家安全意識、守法意識、責任感、同理心、人文素養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達致全人發展
|
加強《憲法》、《基本法》和國情 教育學習元素
|
幫助學生全面認識《憲法》和《基本法》,以及國家的經濟制度和政治體制,讓他們更了解國家的現況和發展路向,建立國民身份認同及國家觀念,從而懂得關心社會、國家和世界,成為負責任、珍視中華文化和對國家和社會有承擔的公民
|
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學習元素
|
幫助學生了解維護國家安全是國家公民的責任,加強他們的守法意識,並提升他們共同維護國家主權、 利益和安全的意識
|
加強理財教育學習元素
|
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正確的理財知識、方法和技巧,同時建立對金錢恰當的價值觀和態度,培養理財素養
|
建基於小學課程的學習及加強與高中學習的銜接
|
作為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初中科目,在小學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幫助學生建構穩固的知識基礎;在小學教育課程更新重點,尤其是加強價值觀教育(包括生命教育、國民教育及國家安全教育)方面,繼續發展學生的技能和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為高中學習提供所需的初中學習經歷;同時亦銜接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與及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選修科目,如經濟和地理等
|
教材建議遭批「離地」 教局火速回應
坊間主要聚焦於課程的性教育部分,社會風氣一直轉變,尤其對性方面的觀念漸趨開放,不再如以往一樣是禁忌話題。課程修訂單元3.1「合乎情禮的親密關係」中設有情境分析活動,當中以男生守禮和女生芷晴面對性幻想、性衝動等情境,讓學生討論恰當的抉擇。教材中對於不同情境有不少建議,例如︰填寫「承諾書」來訂立與戀人的親密界限;性衝動的時候以「一起到運動場打羽毛球」來轉移注意等。修訂內容惹來坊間熱議,教育局亦對此發文回應。
教育局聲明指,教材因應初中學生進入青春期而制訂,一方面「肯定嚮往親密關係是自然的發展」(發乎情),另一方面提醒學生「必須謹守規範」(止乎禮)。課程文件明確提出學生將會學習分辨友誼和戀愛,並認識戀愛的元素(親密、承諾與激情)、目的、應抱持的態度,了解訂定親密界限的重要性及處理方法,以及戀愛結束的因素和恰當的處理。除了戀愛關係的維繫以外,另一部分則如前文所述,教授有關性的價值觀。
保護青少年為社會共同責任 不應鼓吹學生作魯莽抉擇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教材內容並非保守,而是「希望保護青少年」。課程的主要對象是初中同學,初中學生的年齡為12至14歲,她認為應該告訴學生如何「正確為自己負責任,能懂得愛護自己和尊重別人」,又指日後他們長大後,便要面對更複雜的社會和環境。教育局聲明中指,學校問卷調查顯示學界對課程的回應正面,學校認同課程的宗旨與目標,縱社會對婚前性行為持有不同意見,但對未成年的學生,應給予充分的保護,並提醒他們香港法例對於性相關的違法行為施以嚴厲懲處。教育局亦多次申明,讓學生明白守法的重要性和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是局方的「應有之責」,有關性教育的理念是要「培養學生成為有整全價值觀的人」,鼓吹未有承擔能力的學生作出魯莽決定,方為不專業和不負責任的行為。聲明亦邀請社會各界一同守護學生,要讓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非一臂之力可為,更需家長、其他政府部門、媒體等人士一同協力。
編輯︱圖文設計︰Oscar L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