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176553860227149&ev=PageView&noscript=1" />

【學友智庫】「學涯-教學」互動:激發學習效能

2025/03/20/ 11:10:00學友智庫


在前一期專欄中,我們探討了「職涯-學涯」聯動如何助力學生以終為始地規劃學習歷程。本期,我們將進一步深化這一主題,聚焦於中四至中六,探討如何透過「學涯-教學」互動機制,將長遠的目標轉化為具體可行的學習策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效能。


SMART目標的局限與突破


在實際教學中,SMARTGoal(Specific明確、Measurable可衡量、Achievable可實現、Realistic切實可行、Time-bound時限性)常被用作目標設定的指導原則。然而,學生往往很快便放棄這些目標,尤其在DSE應試壓力下,他們容易陷入“成績導向”,將目標簡化為分數提升,忽視了知識和能力提升的過程。此外,教師側重於學科知識傳授,相對缺乏與學生個性化學涯、職涯路徑的連結,未能夠激發和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涯-教學」互動模型:三層推進


「學涯-教學」互動模型,可以協助解決上述問題和不足:


1. 目標對照:從學生的學涯、職涯目標出發,引導學生掌握大學的入學要求。大家還記得上次專欄提及有志於ESG領域發展的那位同學嗎?如果他希望入讀科大「可持續發展與綠色金融」專業學習,可以探索該科系的入學要求,如DSE英文最少達到4級、數學最少達到3級等。進而透過參照過往入學取錄成績,為自己的學習歷程設定明確的目標。


2. 短板分析:同學和任教老師圍繞學習目標,定期查找學習中存在的短板,比較其「當前水平」與「目標科系要求」之間的差距。通過這一過程,精確識別關鍵學科的不足之處,並協助學生制定下一階段的行動計劃。


3. 行動協作:通過豐富的職涯資源,例如職場參觀、真人圖書館等活動,將學科的抽象概念與職場情境認知相結合。利用AI技術搭建師生的互動平台,推動其在學科領域的全面交流和互動。

從知識傳遞到雙向賦能


當學科教師介入學涯、職涯規劃後,教學角色將發生轉變。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還是學習動力的孵化器、學習路徑的設計師。例如,英文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ESG企業年報,同步提升他們的英文閱讀能力和永續素養;地理科教師則可以結合AI氣候模型進行教學,協助未來綠色科技人才準備所需技能。


當我們將“職涯-學涯-教學”有機結合時,便創造出了“1+1>2”的加乘效應:


對學生而言,他們從「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轉變為「任務導向的主動學習」。在學習歷程中,除了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還可以探索和認識未來職場的真實情境。


對教師而言,他們能夠根據學生的未來「職涯-學涯」發展需求,提供更加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從而重新定義教學價值。


對學校而言,這一互動體系回應了“全方位學習”的理念和需求,為學校的教育質量注入了新的活力。


當生涯規劃不再停留於講座與量表,而是融入每一堂課的設計、每一次師生的對話時,我們會看到,那些曾被困在成績單裡的年輕靈魂,破繭成蝶,飛向屬於他們的遼闊天際。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SCPC國際職業策略規劃師、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


Advertising
Advertising


瀏覽更多學友社專家及嘉賓精彩文章▶「學友智庫」專欄

撰文︰曹春生

圖文設計︰Alan Tsoy

相關標籤
應用學習
職業發展
教育發展
延伸閱讀
【學友智庫】以「職涯-學涯」視角重塑學習旅程
【學友智庫】以「職涯-學涯」視角重塑學習旅程 2025-03-12
【學友智庫】校內推動生涯規劃經驗分享
【學友智庫】校內推動生涯規劃經驗分享 2025-03-04
【學友智庫】借鏡內地教育經驗 建構教師專業素養
【學友智庫】借鏡內地教育經驗 建構教師專業素養 2025-03-27
【學徒專訪】香港賽馬會見習騎師學校 賽事見習學員
【學徒專訪】香港賽馬會見習騎師學校 賽事見習學員 2025-03-15
【學徒專訪】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 中華煤氣培訓學院 見習技術員計劃(氣體網絡)
【學徒專訪】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 中華煤氣培訓學院 見習技術員計劃(氣體網絡) 2025-03-15
新書推介
    發表評論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