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176553860227149&ev=PageView&noscript=1" />

【學友智庫】木牛流馬:穿越千年的STEAM課

2025/02/28/ 10:06:00學友智庫


​走進STEAMRoom,學生通過3D打印機、iPad等科技產品「做中學」,訓練動手能力。而這種學習場景,竟與1800年前諸葛亮調試「木牛流馬」相似——無論是木製齒輪或3D打印,皆是人類用智慧突破環境的嘗試。


諸葛亮為解決「蜀道難」的運糧問題,設計出可負重400斤、日行20里的「木牛流馬」。觀乎現代,這正是我們的STEAM課:從問題出發,跨學科整合,回歸人文關懷。


我們可以讓學生戴上VR眼鏡「穿越」三國戰場:陡峭棧道、疲憊士兵、潮濕腐爛的糧食……當學生身歷其境,抽象的「工程需求」轉化為具體挑戰。此時拋出提問:「如果你是諸葛亮,會設計甚麼工具?需要哪些技術?」這能激發跨學科思考。


我們鼓勵學生考據木牛流馬結構,利用3D建模軟件繪製設計圖,再用3D打印製作齒輪,在有限條件下尋找最佳解決方案。當學生驚呼「原來不用馬達也能自動行走」時,他們真正理解了「機械能轉換」的原理。當中過程的崎嶇,正是STEAM教育鼓勵的「從失敗中學習」。


相比技術,更值得深思的是諸葛亮的設計初衷。《三國志》記載,木牛流馬問世前,蜀軍「數月糧盡」,士兵「運米疲睏」。我們可拋出問題:「該優先改良武器還是運輸工具?」讓學生在歷史情境中思考科技發展的價值觀。諸葛亮關心士兵,如同我們關心長者、弱勢群體,這種將歷史智慧轉化為現實關懷的過程,才是教育最珍貴的成果。


這些創意證明,古老智慧從未過時。諸葛亮若穿越至今,或許會驚歎技術進步,但更欣慰的是孩子們在學習製作工具時,仍思考:「這項發明能幫助誰?」STEAM教育的目標,不是打造完美的「木牛流馬」,而是培養出下一個諸葛亮——既懂工程設計,更具社會關懷的學生。


Advertising
Advertising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小學數學科主任,專注於數學、資訊科技及STEAM教育。


瀏覽更多學友社專家及嘉賓精彩文章 ▶「學友智庫」專欄


撰文︰吳家豪

圖文設計︰Alan Tsoy

相關標籤
學習與生活平衡
休閒娛樂
創意思維
延伸閱讀
【學友智庫】「學涯-教學」互動:激發學習效能
【學友智庫】「學涯-教學」互動:激發學習效能 2025-03-20
【學友智庫】校內推動生涯規劃經驗分享
【學友智庫】校內推動生涯規劃經驗分享 2025-03-04
【學友智庫】借鏡內地教育經驗 建構教師專業素養
【學友智庫】借鏡內地教育經驗 建構教師專業素養 2025-03-27
【學友智庫】以「職涯-學涯」視角重塑學習旅程
【學友智庫】以「職涯-學涯」視角重塑學習旅程 2025-03-12
【學徒專訪】香港賽馬會見習騎師學校 賽事見習學員
【學徒專訪】香港賽馬會見習騎師學校 賽事見習學員 2025-03-15
澳門升學2025|澳門院校特色及熱門課程全面睇(上篇)
澳門升學2025|澳門院校特色及熱門課程全面睇(上篇) 2025-03-06
新書推介
    發表評論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