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歷史,是愛還是責任?

2022/06/21/ 15:01:48Rachel Yu

位於香港仔的珍寶海鮮舫,是一艘有超過45年歷史的海上畫舫,也是幾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自2020年3月因疫情而停業,加上未尋找到第三方經營,終在6月14日移離香港,更於昨日(20日)證實沉沒在南海。


提起歷史,令你難以忘懷的,又是甚麼呢?


我們在中學生涯都會接觸到歷史科,但選科時歷史科往往不及商、理科熱門。很多人對歷史的印象可能都停留在背書、背書和背書,似乎很痛苦,那麼選修歷史的同學,到底是因為愛,還是責任?


學習歷史,目的當然不只是為求應付考試。能認識有關人、事、物在時代巨輪下的演變,由宏觀角度觀摩過去的世界,借古鑒今,從而鍛練獨立思辨、批判能力,往往亦能從中更了解自己,了解身處的地方,意義超乎想像。小編認為,如果要用日常生活形容學習歷史,課本上的知識就似是白飯,課外知識就是餸菜,單靠白飯,或飽足,卻未必能享受到當中滋味

 

相關閱讀:歷史不斷重演,人類總犯同樣的錯? 

 

想感受學習歷史的樂趣,方法也有很多啊!以下就為大家推介小編常用的幾種方式

 

1. 博物館/文物徑 

隨疫情緩和,不同博物館展覽館重新開放,正是一個認識歷史的好時機!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今年7月2日正式開放,當中展示了故宮博物院及世界各地的珍貴藏品,大家可研究和欣賞中國藝術和文化。另外,教育局亦會與博物館合作編製學與教資源,推出「讓文物走進來」,為中學教師提供導賞,在日後的課堂上,可以文物配合不同課題講解,提升同學們興趣。 

 

古物古蹟辦事處於中西區設立一條文物徑,並包括三條路線:中區線、上環線和西區及山頂線,連接區內的歷史建築及舊址,大家可沿途遊覽古蹟,了解該區的發展及演變。 

 

更多博物館或文物徑資料


2. 社區活動 

現時不同機構都會舉辦文化古蹟相關的活動,大家可藉此走進社區,認識不同年齡層的人,分享自己的故事。例如由藍屋舉辦的灣仔、中上環社區文化導賞團,大家可以了解到今昔轉變,同時也設有展覽,大家可因應自己的興趣參與。另有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舉辦的活動,包括導賞團、講座、工作坊、展覽等,動靜皆宜。 


3. 運用網絡資訊 

除了前往圖書館外,現時網絡發達又方便,網上有不同影片、文章可以解決害怕面對書本,又想認識歷史的你,例如香港教育大學曾推出「看動畫、悟生命、學品德」,以動畫形式呈現不同的中外歷史人物,啟發學生學習歷史、文化發品德情意;香港地方志中心亦記載不同有關香港的資料,記錄社會變遷及梳理歷史脈絡。當然,網絡上資訊非常多,大家在查看同時也要留意資料的真確啊! 


4. 確立自己的興趣 

發掘自己的興趣,可由自己的性格特質出發。以歷史為例,若對外活動不適合你,就可以閱讀小說如三國演義等踏出第一步。就算對歷史興趣不大,小編也建議外出時放下手機,多點觀察身邊事物。始終歷史由以前不同人構成而影響著現代人,誰又知現時自己走的每一小步,會否影響到後人一大步呢?  

相關標籤
快訊
延伸閱讀
  • 熱話│性教育不足掀獨立成科訴求 教育局稱綜合跨課程是適切做法
  • 熱話|科大以AI講課 「復活」愛因斯坦做講師
  • 活動推介|城市創科大挑戰即日起接受報名 設山系及社區關愛兩副題
新書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