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友智庫】達成夢想的學與教

圖片來源 : canva
文/周世傑
筆者早前見學生練習次數減少,網課也不見縱影,擔心他是否不幸染疫,故致電給他以關心近況。慶幸的是他沒有生病,只是他見自己很努力下棋,而棋力上沒有太大的提升,就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適合在象棋道路上發展,這一懷疑,馬上影響著他追夢的動力了。
他是筆者兒時所住的荷蘭宿舍的一名師弟,大家成長背景相近。我在一次回去宿舍義教時認識了他,其後他很詳細地問筆者棋藝提升的方法,甚至連處世態度也虛心求教。筆者覺得他是有為青年,除棋藝知識之外,還教導他:每個人均能透過自身努力來改寫命運,並著他到棋院正式學習棋藝。
他剛學下棋時,筆者便問他為何要學習,目標是什麼?當時他非常清晰地說想成為一位象棋大師,目標表達得肯定和明確。然而,憑筆者經驗,當時間一久,學習者或對所定的目標有更深入了解,知道達標並非容易,就往往想找個位置打退堂鼓。開始懷疑是否適合、有沒有天份、有沒有出路、為什麼要這樣辛苦等,為放棄目標而鋪路。以上種種常見的內心話,強而有力,會一點一點的消磨人的意志。
下棋的人總喜歡「覆盤」,放在人生中就是對過往的行為作自我檢討,但覆盤的核心價值是把錯誤修正,每次檢討就會有機會改變方向,若本來是錯的方向,可透過覆盤而調整至正確的路線,但如果本來是對的,那檢討後就有機會改變航向,與目標背道而馳了。
筆者作為老師,對學生的行為,需要相當的敏感度,這樣可及早洞悉問題所在,在學生有機會放棄之初,就該與學生談談,了解他們出現什麼困難,重提他們的目標與志向,為他們注入一支強心針,這樣才能令他們保持追夢的動力。
作為追夢者,在選定航向及目標後,就不要半途作不必要的檢討。檢討的是執行方法,看有沒有更有效追夢的途徑,而不是更改目標,結果因不能堅持而最終沒有一個圓夢的機會。當前即使見不到成績,也該堅持下去,內心別說負面或令自己氣餒的說話,因為這樣會令人走向放棄的道路。當我們管理好自身思想之時,自然就能向著目標進發,終有一天可達成夢想。
本文作者是香港象棋特級大師,棋藝教育工作者。
本欄文章原刊於《星島日報》教育版「學友智庫」專欄,由學友社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
- 【學友智庫】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自主學與教策略
- 【學友智庫】繪本裏的生死教育:愛己愛人,感恩惜福
- 【學友智庫】當否
- 【學友智庫】 尋覓中華龍(6) —《長空之王》
- 【學友智庫】尋覓中華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