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升學2022】修讀「語言」「觀光」雙學士 職場上互補所長

↵
珮珊於實踐大學一心決定報讀英語學系,後來在大二的時候,同時再報讀觀光管理學系,完成中學時沒有修讀旅遊與款待課程的心願。畢業後就職於大學入學服務中心的她,現正為將來修讀碩士課程做足準備。
走出Comfort Zone 開創自己的人生路
「在香港讀書已有十五年,我也想嘗試到其他地方讀書,生活一下,體驗一下,而臺灣很自然就成為我優先的選擇,皆因這裡生活費相對較低,地理上也很接近香港。」
「當初填選志願時,臺灣北中南部我感興趣的大學基本都會選上,但比較過後最終還是決定選擇與香港節奏不同的中部就讀。」
珮珊坦然自己屬於幸運的一群,家人沒有反對,反而朋友說到別離難免有些不捨。然而她始終相信自己的決定,相信自己能夠找到想要走的路。
語言和觀光系雙學位 兩者結合相輔相成
珮珊認為自己在語言方面較有天份,加上對實踐大學幾所實習單位都深感興趣,所以早早便下定決心要修讀英語學系。直至大二時,她決定再同時修讀觀光系,一圓中學時未能修讀旅遊與款待課程的心願。
事實上,高中時她曾參與「香港青年大使」計劃,透過培訓和服務,體驗向旅客及市民推廣本地特色及旅遊景點,當中涉及很多語言技巧,包括如何向外國遊客以英文作介紹、如何簡潔有力地表達所想等,這些經驗都讓她從中領悟到語言能力與觀光推廣是息息相關,方面知識能夠相輔相成,對自己長遠發展有所裨益。
語言竟成最大學習障礙?
縱然珮珊自認為擅於學習語言,但這方面對她來說卻又是最大挑戰!她表示初到臺灣時,國語程度基本上無法與人順暢地交流,更何況要在課堂聽著老師授課。第一學期時,她都要帶著錄音筆去上課,下課回家再慢慢細聽老師說的話,復習當天課堂的內容。有時候老師甚至說了台語,令她大感頭痛﹗幸得身邊的同學幫忙翻譯,亦經常幫忙解答問題,一個多學期後便已漸漸適應,同時也深深感受到臺灣同學們是多麼熱心。
至於日常生活上,最不習慣應該是交通方面。由於學校位置較偏遠,珮珊主要依靠巴士出入,如果錯過了一班巴士,可能要再等候下一班車約三十至六十分鐘,所以日子久了,她都已養成出門前先查看公車班次的習慣,提早梳洗整理及出門。
享受慢活工作 自我進修再增值
畢業後回到大學入學服務中心工作的她,工作內容以辦理僑外生入學前及入臺事務為主。此時語言系的訓練就有很大幫助。面對較多非中文為母語的境外學生,珮珊主要跟他們以英文溝通,解答及辦理學生的升學問題。面對港澳生時,她更有一種同聲同氣的感覺,畢竟自己曾經也經歷著新生們的煩惱,如在疫情下入境要注意的事情變得更多,她也會多安慰及了解同學們的需要。
縱使臺灣普遍工資相對香港並不高,但生活物價指數亦較低及有更多選擇性。珮珊習慣了臺灣生活,閒時可以到不同地方來一趟小旅遊,放鬆心情;加上擔心在疫情下回港,未必能找一份合適自己的工作,於是決定繼續在當地工作,邊做邊學。

↵
方向清晰的她一早為自己設下目標,先認真工作獲取更多職場經驗,其後修讀碩士課程繼續自我增值。
「我認為在臺灣的發展也要看行業而定,
一些文創產業在臺灣發展也許會比較有利,
有較多空間和機會。」
她提到認識一位設計系學姐,在剛畢業的時候,除了正職工作外,也同時創立個人品牌,追尋目標,到今年已經可以完全專注發展自己品牌,所以她認為勇敢踏出第一步才是最重要。
給中學畢業生的建議
她覺得畢業生在選學校的時候,應該以興趣出發,選擇心儀的學系及領域,不要因為學校的名聲,而強迫自己選擇不感興趣的學系。事前做足準備功夫,例如留意心儀學校的入學管道,是否需要特別的備審
補充資料
姓名 : |
梁珮珊 |
畢業大學: |
實踐大學 |
本科專業: |
應用英語學系、觀光管理學系雙學士 |
畢業年份: |
2020年 |
入學途徑: |
海外聯招,個人申請 |
現 職: |
入學服務中心職員 |
- 應用學習修讀人數大幅上升 25年DSE批58個學習課程|高中選科
- 【職業訓練】職業訓練局(VTC)課程一覽
- 升學及就業|多元出路網上資訊Show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