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學習】中小學暫行半日制 重返70至90年代?
|2021/22學年繼續維持半日制面授課程,避免學生在校内用膳,減低疫情傳播風險。

圖片來源:Unsplash
香港70至90年代曾推半日制
事實上,「半日制」並非新鮮事。早在1970至90年代,香港政府為了解決當時學位短缺以及校舍緊張的問題,就曾經推行小學半日制面授課程。即是在同一所學校,開設上午校及下午校,並分別由兩批校長和老師管理及授課。因此,上午校的學生一般不會與下午校學生一同上課或參加活動,但會共用課室及其他校園設施。
1993年,校舍不足的問題逐漸解決,教育局為了提高教育質素,促進學生的全人教育,以及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參與校内活動等原因,開始逐步重推小學全日制。根據教育局有關專欄文章表示,小學重推全日制有不少好處。學校能紓緩緊逼的上課時間,更靈活地編排時間表。除了課堂知識,學校也能大力推廣德育及公民教育、國民教育、宗教教育、資訊科技、學生體能等多元化發展。同時,朋輩之間及師生之間有更多的互動。

圖片來源:Unsplash
疫情下暫行的半日制
香港的新冠疫情逐漸放緩,但在2021/22學年,學校仍需繼續維持半日制面授課程,除非個別學校符合教育局宣布的疫苗接種率條件,才可以申請全日授課。
其實,外國如芬蘭、德國等,有不少學校一直以半日制授課,不過由於海外國家的中小學教育制度與香港不一,學習文化亦不同,如功課數量較少、課程較輕鬆等,相關政策未必適用於香港學生。因此,疫情下暫行的半日制面授課程,對於部分學生來説可能是另一番困境。
尤其是高中學生!相信即使在疫情之前,不少人都需要在校内利用課餘或周末時間補課,以趕上文憑試進度。而復課後暫行的半日制面授課程,令每節課堂時間縮減,無疑令他們百上加斤。有調查顯示,約2,000名受訪的中學生之中,大概一半人面對復課的壓力指數就屬於偏高。
積極面對挑戰 抗逆x抗疫
半日制面授下,學校除了要鼓勵學生積極抗疫,也要培養學生在面對困難時的抗逆與抗壓能力。老師與家長亦可以多留意學生的情緒,多主動了解,關心精神健康,協助學生紓緩壓力。
教育局、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及不少機構為學生提供抗疫、抗逆錦囊及情緒輔導等。學生如果遇到持續的情緒困擾,也應該及早向家長、老師、學校社工等尋求幫助。
- 全人發展│「傑出中學生領袖」分享領袖培訓心得 難忘經歷
- 大灣區實習│灣區專上學生金融科技雙向實習計劃接受申請 逾30家企業參與
- 【學友智庫】尋覓中華龍 (一)
- 【學友智庫】幼稚園中文寫字教學的迷思(下)